陳又榛 / 板橋高中/ 112學期學生

在訪談中,陳又榛,這位板橋高中的學生,用真摯的語調分享了他從辯論社到參加 Lead For Taiwan(LFT)課程的一路心路歷程。他的故事展現了一名高中生如何在挫折中學習成長,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未來方向。
辯論社的思辨啟蒙
又榛回憶起加入辯論社的那段時光,坦言剛開始時感到十分迷茫。「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準備資料,更別說在比賽中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他這麼說,但臉上卻流露出一絲笑意。對他來說,那是一段既挫折又充滿學習的日子。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群願意扶持他的學長姐。「他們教我如何蒐集資料、分析論點,甚至幫助我克服站上台的緊張感。」透過不斷練習與推敲,他逐漸掌握了辯論的技巧,也在過程中建立起更清晰的邏輯思維與自信。
不過,他也坦言,辯論的壓力確實不小。「站在台上的時候,我必須隨時準備應對對手的反駁,那種腦力激盪雖然很刺激,但長時間下來也讓我感到身心疲憊。」

在 LFT 思辨課,發現探索世界的樂趣
高二時,又榛有機會參加 Lead For Taiwan 的批判性思考課程。他將這段經歷形容為「從壓力中解放的探索旅程」。課程中沒有辯論比賽的激烈對抗,取而代之的是與組員間輕鬆的討論。「我們會一起分析資料的可信度、探討多元的觀點。那感覺不像是在完成任務,而更像是在探索一件新奇的事物。」
又榛特別提到一次課堂經驗,當時他們分析了一篇新聞報導,表面上看似中立,但深入研究後發現其隱含偏頗的立場。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資訊的真實性往往不像它看起來那麼簡單。」 這次經歷改變了他對資訊的看法,也讓他學會更謹慎地分析生活中的訊息。
興趣 vs. 現實:暫時放下不代表放棄
然而,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又榛不得不面臨現實的抉擇。高二的課業繁重,辯論社需要投入的時間與心力讓他感到難以兼顧。「我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留在辯論社,因為雖然興趣重要,但現實的學業壓力讓我必須做出取捨。」最終,他選擇暫時放下辯論,但他強調這並不代表放棄。「辯論和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已經深深影響了我的思維方式。」
他認為,這些經驗教會他如何以多角度看待問題,也讓他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冷靜分辨真相。「這些能力會一直伴隨著我,無論未來在哪個領域,它們都會是我的優勢。」

未來立志成為思辨力的傳遞者
訪談的最後,又榛談到了未來的願景。他希望有一天能夠以 Lead For Taiwan 的講師身份,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我希望幫助其他學生發現思辨的力量,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讀資訊,甚至找到自己的聲音。」
又榛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一名高中生在挑戰中的成長,也展現了他對未來的期待與探索。他說:「人生就像一場辯論,有時我們需要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再繼續向前。」他的堅毅與反思,讓人相信他會在未來遇見更多可能的精彩旅程。
(圖片僅為示意,非當事人照片)
訪談&撰文 / 郭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