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育 / 第七屆培訓講師
研究議題:移工議題

「成績不是一切。」這句話我們聽過無數次,但它真的具備說服力嗎?對於多人而言,這不過是一句在失意時的安慰話語,甚至可能成為一種對現狀妥協的藉口。然而,對於 Lead for Taiwan 第七屆培訓講師亞育來說,這句話並非虛無的口號,而是她親身實踐的人生信條。
從引領學生進行思辨到站上多元選修的講台,亞育以行動證明,成績並非人生的唯一指標。教育的本質,不是數字的比較,而是發掘自我價值的過程。他用自身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願意踏出嘗試的第一步,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無限的可能性。
教育的價值不止於成績

畢業於致理大學的她深刻體會到,成績無法定義一個人的價值或能力。
「成績這件事確實影響了我很多」她說,「但讀書這件事真的影響我做人、做事、交朋友,或站在講台上當講師了嗎?」
她選擇打破成績框架,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活動,並前往泰北偏鄉擔任志工教師。這段經歷讓她更堅信,教育的意義在於激發內在潛能,帶領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這份信念,也驅使她加入 Lead for Taiwan,將思辨教育帶給更多學生。
她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勇敢追夢的權利,而不是被成績定義人生的可能性。
在思辨中看見可能性

亞育認為,思辨不僅是邏輯訓練,更是一場探索自我的旅程。作為 Lead For Taiwan 的培訓講師,她經常與學生討論開放式問題,鼓勵大家根據自身生命經驗發表意見,從而拓展思維,發掘更多可能性。
「每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不同,透過思辨,我們能聽到更多不一樣的回答」。
她分享:「有時候,那些看似不擅長表達的學生,也能有一種溫柔的力量」。在這樣的互動中,亞育深刻體會到,
思辨的力量不僅在於學術討論,而是建立彼此理解與信任的基礎。
教育的核心:建立雙向溝通

對亞育而言,教育的核心在於溝通,而真正有效的溝通,並非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雙向的理解與接納。她提到,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不願開口的學生,而她總是透過提問與引導,慢慢地打開他們的心房。她回憶起某次授課時,一名學生在課後特地來找她,分享自己不敢對學校老師訴說的心事。
「只要學生願意敞開心扉,雙向溝通就開始了」
透過持續的傾聽與陪伴,她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價值,並一步步走出困境。同時,她也意識到,「原來我的生命經驗,也能幫助別人走出低谷。」 她逐漸明白,自己的經歷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歷程,更能成為點燃他人希望的火苗。這段經歷讓她更加堅信,思辨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打開心扉、建立信任的橋樑。
成績之外,人生更寬廣

亞育認為,雖然名校或能提供更多資源,但是否爭取並善用這些資源,才是關鍵所在。她坦言,自己雖然非名校畢業,但這並未限制她的成長與視野。
透過 Lead For Taiwan 的培訓,她進入高中教授多元選修課,在推動思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她相信,教育是最溫柔的改變力量, 只要願意嘗試,生命將充滿無限可能。成績或是一個參考標準,但絕非人生的唯一答案。
最後,她也鼓勵所有學子:「不要讓成績限制你的未來,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方向。」
亞育以自身經歷,為這句看似平凡的話語注入實質力量
成績不是一切,真正的價值,來自於你的選擇與行動。
只要願意跨出第一步,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可能性。
訪談 & 撰文 / 林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