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羅馬帝國瓦解的時間是西元 476 年、漕漼是渡水時所發出的聲音...」
諸如此類的背誦式學習,大篇幅地佔據臺灣教育體制,然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其實很難幫助學生面對快速變動的未來社會。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未來教育與 2030 年必備能力報告〉中,「認知能力(批判性思考)」、「務實學習能力」和「社交情緒能力」被列為三大能力;在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所公布三項未來人才必備、普遍缺乏的軟實力為「問題解決、批判性思考」、「應對複雜/模糊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各項報告皆提醒著我們被動式、背誦式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未來社會發展需求,思辨能力才是應對複雜未來的基礎。國家人民是否具備思辨能力,牽動著公民素養、業界人才、永續社會發展等各種面向。
緣起 & 理念
讓思辨成為每一個人的日常,是我們的願景。
透過為臺灣打造思辨教育系統,創造一個會思考、會對話的社會則是我們的使命。
Lead For Taiwan 成立於 2018 年,並於 2021 年正式登記為非營利組織。
我們與本地及國際團隊合作,包括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政治大學與師範大學的教授,共同開發並完善一套完整的培訓系統,內容涵蓋師資培訓、批判性思考工作坊及未來議題探索課程等。
我們採用「培訓師培訓(train-the-trainer)」的模式,與全台各地的高中與高職合作,將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融入正式教育體系。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學習獨立思考,並面對真實世界的議題,特別是與永續發展、社會責任及環境保護相關的問題。透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觀點來探討這些主題,我們希望啟發學生投入社區服務與倡議行動,創造一個充滿思辨與行動力的正向循環。
在這個日益複雜與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我們的目標是讓台灣學生具備強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與敏銳的問題解決能力。透過像「未來議題探究」與「邏輯與溝通訓練」等課程,我們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進步的思維方式,並協助他們成為未來的領導者,實踐他們對世界的改變。
我們提出的解方
打造思辨教育系統,為臺灣思辨教育建立永續動能
-
課程架構、教材:與劍橋、哈佛、師大、政大等團隊共同設計
-
講師培訓計畫:為期八個月,訓練大學生成為思辨課講師
-
教師研習/共備工作坊:訓練體制內老師思辨方法論、帶入學科方法
-
高中職思辨課:12-18週校內互動式學習批判性思考、探討議題
-
國際論壇、暑期營隊、工作坊:影響更多老師、家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