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不了解到願意理解,思辨教育如何悄悄改變一個人和社會?

作家相片: Lead For TaiwanLead For Taiwan

已更新:3月4日

陳采瀅 / 第七屆培訓講師

研究議題:容貌焦慮



在創新的教育中尋找更多可能

采瀅是台灣大學財金系的學生,有天在無意間於 Instagram 上看見 Lead For Taiwan 的思辨教育計畫,勾起了她對創新教育的好奇。她回想起高中參與的微課程——社會創新課程,當時她與同學設計了一款角色扮演(RPG)遊戲,模擬無家者找工作的挑戰。透過這款遊戲,他們將社會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與無家者面臨的困難具象化,讓參與者以更深的同理心理解無家者的處境。這次經驗讓采瀅意識到,創新教育能拉近人們與社會議題的距離。

當她得知 Lead For Taiwan 的思辨教育時,一個新想法浮現:「是否能用遊戲式教育的方式,將複雜的議題帶給學生?」


美好的幻想與現實的差距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采瀅發現,來參加課程的學生有些對思辨教育充滿興趣,但也有許多人因各種原因而參加,對議題或思辨並不熱衷。


「我覺得那些有容貌焦慮的人,就不知道在焦慮什麼啊。我走出來的時候覺得很簡單啊,現在也不懂他們在糾結什麼。」這是課程中的一位學生曾說的話。


采瀅逐漸意識到,面對這樣多元的學生群體,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足以應對。她需要更多的耐心、包容與同理心,像小學老師一般,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思考。她開始調整課程設計,不再僅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學生,而是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角與經歷。

不了解事情的本質,就容易以自身經驗妄下判斷,這也是我們推動思辨教育的原因。

回到最初的感動

在課程的最後一天,一位學生靜靜地走到采瀅面前,對她說:「我真的很想讓別人瞭解容貌焦慮,也想知道那些人到底在想什麼。」這句話讓采瀅深受感動。

這位學生從一開始對容貌焦慮的不解,逐漸轉變為想要理解並促進對他人理解的意願。

她說: 這讓她想起當年設計 RPG 遊戲的自己,感受到學生和老師的體驗過後,對於無家者的認識,非常感動!


 

訪談 & 撰文 / 徐永鴻

撰文日期/2024. 12. 29
bottom of page